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
支持ipv6
无障碍
当前位置:k8凯发天生赢家-凯发k8旗舰厅 > 交流互动 > 在线访谈

2021年12月13日广西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实录 -k8凯发天生赢家

2021-12-15 11:00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字体: 打印

广西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1年12月13日(星期一)16: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自治区中医药局局长 黎甲文

自治区中医药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玉军

主持人: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薛彬


薛 彬:

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自2020年10月召开全区中医药大会以来,广西着力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政策机制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科研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下午,我们请来了自治区中医药局局长黎甲文先生,自治区中医药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玉军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黎甲文先生作介绍。


黎甲文: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今天的发布会主要介绍自2020年召开全区中医药大会以来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统筹谋划推动我区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良好成绩。
一、聚焦顶层谋划,中医药发展环境增添新动力。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中医药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深入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院校调研,对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民族医药研究等作出批示,解决中医药发展重大问题,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和推进强度前所未有。5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条例》,7月1日正式施行。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作为政府审定印发实施的专项规划。11月8日,召开2021年自治区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明确加快编制《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振兴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支持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产业,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和创新,加快建设中医药民族医药强区。
二、聚焦提质扩容,中医药服务供给呈现新作为。落实“四方责任”,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推进广西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能力建设。深化中医医改,加快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优化调配县域医疗机构资源,促进有序良性发展。获得中央资金支持5亿元,建设广西药用植物园、柳州市中医医院等5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全区拥有公办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104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8万人,县级以上中医类医院床位数3.78万张。分级诊疗体系建设逐步完善,37所公立中医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48所县级中医医院牵头建立县域医共体,建有1226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在全国两次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广西均有5家中医医院进入全国百强。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成为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桂林兴安界首骨伤医院成为全区首家民营三级中医医院。国家公布统计报告显示,广西县级中医医院二甲达标率、县级中医医院参与县域医共体建设比例、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等指标名列全国前五。


黎甲文:
三、聚焦培养培育,人才队伍和科研创新注入新活力。出台《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广西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12项举措。全区拥有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2名,青年岐黄学者3名,桂派中医大师28名,广西名中医196名,构建涵盖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壮瑶医药人才骨干网络。实施“名中医八桂行”、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技术推广等项目,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1万多人次。推进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近20个国家级平台、7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0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中药材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药监局认定,广西实现国家级药品重点实验室“零”突破。广西药用植物园联合实施“药用植物4.0计划”,推动构建世界药用植物大数据中心。
四、聚焦部门联动,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凸显新潜力。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圆满收官,全区中药资源物种7506种,位居全国前列。遴选中药材示范基地、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定制药园共117家,“三个一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纳入大健康产业“四个一百”培育工程,推动中医药 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中药材种植总面积720万亩,形成三金、金嗓子、花红等一批驰名全国中药品牌。自治区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中医药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科研平台、医保改革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成功举办第九届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交流大会,线上观看人数超600万人次,影响广泛。
五、聚焦文化弘扬,中医药“走出去”开创新格局。贯彻落实《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传八桂活动。实施中医药壮瑶医药国际合作专项,推动中医药文化向海外传播。广西药用植物园与老挝卫生部编写出版《老挝草药典》,推动共建老挝药用植物园。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在柬埔寨、老挝有关医院设置中医科,建设中国—东盟民族医药远程诊疗试点平台。与广东、四川、江西三省签署中医药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中医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建设。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东盟传统医药论坛、2021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巴马论坛),增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传统医药与旅游业合作。12月9日,参加桂澳经贸合作暨中医药合作恳谈会,并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举行会晤,深化桂澳两地中医药合作交流。广西形成了以东盟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为主、覆盖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医药领域对外开放合作格局。
下一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中医医院能力和内涵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我区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谱写中医药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下面,我们愿意就广西推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有关问题回答大家提问。谢谢!


薛 彬:
感谢黎甲文先生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属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这几年,我区的中医药壮瑶医药人才培养取得很大进步,但高层次人才偏少、基层人才紧缺等问题仍然存在,那么您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张玉军:

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和保障。为充分发挥中医药人才队伍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打造一支强大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我局主要采取以下几个举措:
一是加强名中医培育,实施广西名中医培养工程。以培育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国家级人才为重点,遴选新一批广西名中医,开展广西名中医及其学术继承人培养工作,建设各层级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名中医工作站,开展“名中医八桂行”活动,营造名中医辈出的良好环境。
二是强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广西中医药岐黄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实施广西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中医药优秀人才、骨干人才等人才培养项目,造就一批高水平中医药临床人才和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壮瑶医药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广西入选国家中医药创新团队、岐黄学者、优秀人才的后备力量。
三是注重培训培养,实施广西中医药薪火人才培养工程。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医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对未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镇卫生院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加大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稳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及水平。


广西日报记者:广西中医药在服务基层百姓,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上有什么举措?谢谢!

黎甲文:
近年来,广西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进展迅速。今年6月,国家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公布的“十三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中,广西县级中医医院二甲达标率(62.22%)、县级中医医院参与县域医共体建设比例(81.43%)、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94.88%)等多项指标名列全国前五。广西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立涵盖所有二级甲等及以上中医医院的治未病中心(科室)网络,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比例83.1%。启动制订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和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遴选48家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和中医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不断加强医联体建设。全区有37所公立中医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48所二级中医医院牵头建立县域医共体,8个县域医共体试点启动项目建设。
下一步,广西将力争到明年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我们将继续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让老百姓都能方便看上中医、用上中药。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广西记者站记者: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又呈现出散发态势,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在防治新冠疫情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黎甲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区中医药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发挥治未病优势,加大中医药预防力度。今年8月,我局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制定下发《自治区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试行)》。针对一般健康人群、密切接触者或处于医学观察期人群提出中医药预防方案,指导各地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我们加大面向普通人群和儿童的中医药预防方案推广力度,组织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培训,针对不同人群运用预防方药、中药壮瑶药香囊、艾灸、八段锦、壮医三气养生操等中医壮瑶医治未病方法提供预防干预,取得较好成效。
二是中医药持续深度参与疫情防控。在管理方面,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督查检查全区中医医疗机构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建设,加强中医系统人员培训,提升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能力和水平。在历次核酸检测、边境地区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中,都有中医药人员的积极参与。在救治方面,落实国家中医诊疗方案,按照下发的三版中医药治疗方案要求,组织中医药专家团队巡回指导定点医院开展辨证施治。如凭祥市针对确诊新冠肺炎有十大症状的患者均请中医医生会诊开中药方剂,一人一方,患者使用中药方剂3-5天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在康复方面,制定中医药、壮瑶医药恢复期推荐方药,对定点医院新冠肺炎出院病人,给予中医药壮瑶医药康复指导。


香港商报记者:请问广西在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张玉军:
自治区中医药局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一湾相挽十一国”的独特区位优势,助推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
在中医药合作平台建设方面,我们通过建设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举办中国一东盟传统医药论坛、中国一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等方式,建立信息分享机制,加强对话交流,推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
在药用植物保护利用方面,我们与老挝、菲律宾等36个国家相关机构签订了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药用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开展药用植物资源普查。广西药用植物园与老挝7个省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联合编写《老挝草药典》《老挝药用植物名录》《老挝药用植物图谱》,共建老挝药用植物园,协助东盟国家开展传统草药的整理与生产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共同推进药用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依托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及国际合作基地平台,通过开展联合办学联合培养、师承教育、建设分中心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对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东盟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医药人员培训。
在中医药科技创新合作方面,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中医药研究院等机构与“一带一路”国家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围绕广西与东盟常见高发的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地中海贫血、老年病等共性疾病,联合攻关,共同分享传统医药研究成果。
在中医药诊疗服务交流方面,我们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传播,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在柬埔寨、老挝有关医院设置中医科,与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医院等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中国—东盟民族医药远程诊疗试点平台,为当地民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诊疗服务。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西选派中医专家参加中国赴柬埔寨抗疫医疗专家组和中国援科摩罗短期抗疫医疗队,帮助柬、科两国抗击疫情,为国际抗疫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了“广西力量”。


民族医药报记者:近两年,自治区中医药局在致力于打造“桂十味”道地药材品牌,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张玉军:
为了发挥我区生态与中医药资源优势,打造道地药材广西品牌,2019年6月开始,自治区中医药局联合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等八部门共同开展了“桂十味”道地药材遴选工作。
一、坚持道地标准,选准优选药材品种。遴选“桂十味”历时一年半。以《中华中医药学会道地药材标准》为基准,以“三代本草,百年历史”为原则,坚持道地性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坚持独特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坚持绿色发展和富民惠民相结合,经过地方推荐、专家评审、部门审定、网络公示,2021年1月底,自治区8部门联合发文公布10味“品质佳、疗效好、知名度高、文化底蕴深厚”的广西道地药材品种,分别是:肉桂(含桂枝)、罗汉果、八角、广西莪术(含桂郁金)、龙眼肉(桂圆)、山豆根、鸡血藤、鸡骨草、两面针、广地龙。简称“桂十味”。
二、优先支持“桂十味”,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为促进广西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我们以开展中药材示范基地、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三个一批”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同时开展定制药园、药膳食疗、康养人才培养等项目建设,提升示范基地的中医药服务水平。在推进示范基地和定制药园等项目建设中,优先支持涉及“桂十味”道地药材种植、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基地和企业。
三、建设追溯体系,确保药材质量安全。在推进“桂十味”良种繁育、种植基地、饮片生产、市场流通等工作中,引导经营主体建立中药材信息追溯体系,保证中药材及饮片产品质量,推动“桂十味”道地药材可持续、规范化、规模化种植,确保道地中药材质量安全。
四、加强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影响力。制作“桂十味”宣传片、宣传画册,出版广西道地药材著作《桂十味》,在相关媒体播放和刊发。今年10月,举办第九届中药材共建共享交流大会期间,设置“桂十味”独立展区,在会场和展区滚动播放(含线上直播等)“桂十味”宣传片,获全国业内人士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效提升了“桂十味”品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聚焦“桂十味”深度开发,推进道地药材产业带建设,培养龙头企业和特色品牌,完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促进“桂十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薛 彬:
感谢两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网站地图